“拼”中山 “筑”未来 | 软硬并举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
2023-12-21 04:15:08智能控制资讯

  8月8日上午,位于中山市三角镇的新迈奇大湾区生产总部基地项目用地摘牌。当天,该项目完成土地证和规划许可证办理工作,办理时间前后不到30分钟。回顾项目落地过程,从今年2月23日签约至今,项目实现土规调整、控规调整、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和用地报批工作“并联”完成,在法定流程框架下,56项审批程序由原来的12个月缩短到5个月完成,总用时比常规用时压缩半年以上。

  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的重要竞争力。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将优化营商环境列为中山改革的“头号工程”,并出台了《中山市关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行动方案》,编制了《中山市2022年度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清单》。从企业开办平均时间压缩至1小时左右,到不断刷新“拿地即动工”项目落地速度;从全力推进绿美中山生态建设,构建“一环、三带、多节点”市域公园与绿地体系,到科学治水,全方面推进城污、农污、小区改造、工业区改造、农业面源治理、城市面源治理 “六污同治”;从落实“人才23条”新政,到全方面提升教育、医疗等配套服务……中山对标深圳等营商环境先进城市,持续推进“头号工程”落实落细、见行见效。

  8月初,走进中山市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开办专区,各类自助设备、复印机、打印机一应俱全,办事群众可通过设备自助完成,也可选择前台办理,几乎不用排队。近年来,中山一方面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,不断推进企业开办手续精简、速度提升;另一方面,为确保“高水平发展有空间”“好项目有地用、好项目快用地”,中山探索建立项目常态化“拿地即动工”机制。

  早在2020年8月13日,利诚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项目实现了审批时间从半年到145分钟的跨越,成为全市首个“拿地即动工”项目,为火炬开发区乃至中山市重点项目落地树立了效率新标杆。三年来,我市不断刷新“拿地即动工”速度,推动“拿地即动工”模式从个案变为常态。单是今年,中山就有多个新引进项目实现“超常规”快速落地。4月2日,三花新能源汽车零配件生产基地在中山智能家电产业园(黄圃港片区)动工建设,从签约到动工用时约两个半月;4月14日,中创集团广东医谷·中山生命科学园项目动工,项目从会面洽谈、签订战略协议到当日实现“拿地即动工”,全流程仅用51天;4月15日,广东明阳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增资扩产项目动工,前后用时约3个月,比常规用时压缩一半以上。此外,还有多个项目实现“拿地即动工”,用时最快仅5分钟。

  综合来看,中山之所以能不断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建设,主要是实现了审核前置提速、部门联审提速和信息审批提速。审核前置提速让企业“等地期”变“预审期”,充分的利用土地出让公告从发布到成交约30天的“空档期”,提前对成交后的6个审批环节进行预审,可缩短审批时限长达90天。此外,部门联审提速让部门“接力跑”变为“并排跑”,信息审批提速让“人员跑”变为“数据跑”。

  以此为经验,中山将继续坚持“项目为王、落地为本”,以“并联审批、容缺预审”的原则制定业务办理最优路线图,保证法定环节不减少,又确保业务并联科学高效,最大限度节约时间,加快推进制造业项目快速落地、投资建设,全力以赴支持本土优质企业增资扩产。

  在企业发展中,人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。而人才的多寡,除了企业所提供的干事创业平台的高低,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配套设施、生活环境的优劣。换句话说,哪里有需求、哪里有空间、哪里有幸福,人才自然会往哪里流。

  中山深刻认识到,与其在城市间大搞“补贴战”“吆喝战”,不如把更大力气、更多资源放在改革发展的切实行动中,通过壮大产业力量、优化配套资源,让广大人才既拥有专注创新创业的优质平台,又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市政设施和生态环境,享受到高端便捷的医疗、教育、文化等公共服务,“安心”把中山作为不愿离开的“吾乡”。

  在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上,郭文海要求全市上下要形成尊重人才、呵护人才、包容人才的社会氛围,强调一方面要向先进地区学习,下大决心、竭尽所能提高人才待遇硬条件;另一方面,要更看重在软环境上发力,用心用情、无微不至关心呵护人才;要求利用中山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水平高的资源和条件,满足高层次人才对优质公共服务的需求。只要凭“人才卡”,不仅人才本人,包括其配偶、子女、父母,都能够轻松的享受便捷就医等绿色通道服务。

  以2022年4月出台的“人才23条”为指引,中山在人才子女入学服务、医疗保障服务、安居保障等方面做了逐步优化和改进。例如,合乎条件的人才子女新生入读幼儿园、小学、初中或从市外转学的,享受政策照顾生待遇,根据学位空缺情况优先安排;设立人才门诊服务专窗或绿色通道,为高层次人才、优秀企业家人才、高级技师以上技能人才及其配偶、子女、父母提供专人导诊服务;市镇(街)两级筹集5000套各类户型人才房,供人才就近选择入住等,条条款款不一而足。

  如今,“聚天下英才而用之”的新时代人才画卷,正在中山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徐徐展开。中山将紧紧抓住“双区”驱动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重大历史性机遇,为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,打造“美丽中山、投资热土”提供坚强人才支撑。

  在市民印象中,中山山水相依,出门见绿,可以称为一座“氧吧式城市”。实际上,中山市域面积1800平方公里,林地资源仅有不到2.9万公顷,是广东省林地面积最少的地级市。

  但中山注重“后天”发力。今年3月12日植树节前夕,中山各镇街纷纷开展“万棵榕树进乡村”大型植树活动,社会各界踊跃参与,种植超8500株包括榕树在内的树苗,为城市再植新绿。在此之前,中山长时间坚持推动全民爱绿植绿护绿,形成了良好的义务植树氛围。

  不止如此,这两年市民普遍觉得“身边的公园慢慢的变多”,无论是车程十几分钟的大公园,还是步行5分钟的“口袋公园”,大家在节假日总能找到一片绿地,放松身心。据记者了解,依托五桂山、岐江河、西江和东部海岸带,中山构建完善了“一环、三带、多节点”市域公园与绿地体系,初步形成国家级-市级-组团级-镇级-社区级公园布局,为全市城乡提供丰富的均等化、普惠化绿美生态服务。

  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:“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,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。”绿色成为发展底色,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普遍实践,这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画卷最动人之处。今年中山市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强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,加快建设绿美中山。中山也将在全力推进绿美中山生态建设中,让城市的天更蓝、山更绿、水更清、生态更优美,不断满足人民日渐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。

  提到“水更清”,自然少不了中山重振旗鼓治水攻坚的“连环棋”。过去一年,中山以央督河涌、列榜河涌、群众反映强烈的河涌为重点,全面推动重点河涌整治,同步推进城污、农污、小区改造、工业区改造、农业面源治理、城市面源治理 “六污同治”。

  经过治理后,大涌镇基尾涌流域水清岸绿,涌边小公园也是人们纳凉好去处。记者 文波 摄

  与此同时,中山还通过明晰优化技术路线+N”治水政策体系,以长“制”久清为目标,制定《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建议》《中山市水污染治理总体工作方案》以及排水厂网一体化、暗涵治理、支管到户等32份治水政策及系列配套文件并严格执行落实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2022年中山成功入选了“十四五”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和2022年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。

  根据2023年第二季度水质监测结果,我市内河涌黑臭水体数量较2021年央督时减少了近六成。市委书记郭文海强调,经过一年多以来全市上下日夜兼程奋斗,中山治水工作成效初显。要坚定信心、乘势而上,以更大的力度打好攻坚战歼灭战,确保治一条成一条,还中山人民一江清水。

  中山市在企业开办“一网通办”“证照分离”改革、企业名自主申报、企业注销“一网通办”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一定成效,不断缩小与深圳的差距,企业开办各类事项已实现100%网上可办。

  此外,中山市各镇街行政服务中心均设有“办不成事”反映窗口,专治“疑难杂症”,让群众感受到他们的事“能办成”“不难办”。在全市23个镇街建设现代化政务服务大厅,100%配备“粤智助”政务服务一体机、企业开办、不动产缴费自助打印、综合办税、安全生产等智慧终端。

  利用五桂山生态资源,建设环五桂山生态公园群。提升岐江河滨水空间品质,打造沿岐江河公园带;利用海岸资源,营造滨海风情带;依托西江、磨刀门水道,打造河岸风光带。充分的利用荒地、废墟、边角地因地制宜打造“四小园”小生态板块。2023年计划新建改建各类公园100个;计划新建“四小园”1000个。

  经过一年多的水污染治理,截至7月底,全市黑臭河涌从306条减少至126条,取得了初步成效,但治水任务依然艰巨繁重。要知重负重、坚定信心、迎难而上,全力打好治水攻坚战、歼灭战。

  中山大力实施人才生态优化工程,加强人才住房、医疗、社保、子女教育等“一站式”服务保障。2015年以来,办理各类人才子女入学转学近10万人,高层次人才子女在幼儿园、小学、初中阶段入学及转学,均纳入政策照顾生优先安排。

  为帮助人才减轻购房和还贷压力,中山市一方面大力稳楼市,坚持“房住不炒”,始终确保中山商品房均价在大湾区处于中等偏下水平;另一方面,发挥公积金作用,明确国家或省重大人才工程人才、特聘人才、正高职称人才、博士、获评中山市首席技师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可获得上浮5倍的贷款额度;副高职称人才、全日制硕士、高级技师可获得上浮30%的贷款额度;技师可获得上浮20%的贷款额度。

  ①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”为“中山日报”、“中山商报”、“中山网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视频,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一定要标注明确“来源:中山网”,违者本网将依照法律来追究责任。

  ② 本网未注明“来源”为“中山日报”、“中山商报”、“中山网”的文/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别的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“来源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如擅自篡改为“来源:中山网”,本网将依照法律来追究责任。如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疑议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

  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。

  10])}

  11])}

  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粤B2-20160575B1-20203854

Copyright © 2018 BOB电子(中国)官方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
网站地图 备案信息: 湘ICP备14017517